2.jpg

民國87年10月成立了南州果樹產銷26班,以農業永續發展為班目標。以對本土農業的深感情為基礎,結合了老、中、青三代,共同為我們的農業打拼。班長倪新福先生、場長林古山先生、農會指導員李進生先生努力地奔走下,本班的集貨場(兼班場所)終於在民國90年1月完工,讓三十幾名班員有了共同的家。
同安--舉世同安!26班正位於南屏東的小地方--南州鄉同安村,舊名--牛埔,向東北可欣賞屏東聖山--南北大武山,面西南可遊最美的魚鄉--東港。同安雖無直接依山傍水,但這裡有最好的水源,最肥沃的土壤,加上南屏東的驕陽,農友的辛勤,成就了最美妙的水果滋味!
本班每年皆訂有最重要的工作推動目標,民國89年已完成了安全用藥教育,並要求班員確實執行,於89年年底通過蓮霧的吉園圃認證。民國90年的工作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為目標。91年年中相繼完成鳳梨釋迦、玉荷包荔枝的吉園圃認證。我們時常叮嚀班員一個最重要的經營原則,就是保證自己出貨的農產品無農藥殘留。
降低成本必須教育班員先作成本分析,再從兩方面著手,一是使用農業資材標準化,以方便集體共同採購,二是研發整合農業技術,以降低資材和操作成本。
增加收益主要從兩方面著手,一是加強生產管理技術的提升,以增加產量,並提高品質,二是直銷果品。而直銷更是年度最重要的工作。班員平時忙於農事,有空就利用機會探討與講習以提升觀念與技術,期望台灣農業有個好前景。
為因應WTO的衝擊,政府正在大力推動「一鄉一特色」的產業文化,屏東縣南州鄉果樹產銷班第26班,早已搶先一步,以「優質的蔬果、優質的生活」為26班的經營原則,於2000年底,通過蓮霧的吉園圃認證,2002年3月,通過鳳梨釋迦的吉園圃認證,今年母親節感恩花束—「玉荷包荔枝」也送檢及格,這是26班班員將玉荷包荔枝包裝成一束束粉水粉水的花束形狀,在母親節前夕推出,一方面表達班員對母親的感恩,一方面也讓消費者有新款、另類的母親節禮物可挑選。
有天有地真好!----南州蓮霧產銷班第26班班員倪榮城的故事
26班的班員個個熱忱,抱著「疼惜土地」的精神,堅持「安全用藥」,使土地能「永續」提供生產力。
以班員倪榮城為例,他曾是精英電腦公司的工程師、瞻前科技工程部經理,擁有令人羨慕的高階、高薪,但也因此成了工作、金錢的奴隸,難怪倪榮城會說:「這不太是人幹的。」三個女兒為了看爸爸一眼,必須熬到三更半夜,星期假日別人全家在木柵動物園與無尾熊、國王企鵝歡度節日時,她們的爸爸仍在公司陪電腦,這樣的生活讓倪榮城開始思索:「這是我要的生活嗎?」「我拼命的工作,究竟想得到什麼?」「台北是我的家嗎?」
故鄉的呼喚、泥土的芬芳,終於讓倪榮城堅定地說出:「台北不是我的家,我的家在屏東南州。」毅然地辭掉台北的工作,帶著妻女回鄉下,第二年開始接觸故鄉的農業,從種芒果開始他的「處女」耕耘,一年下來收入才十二萬元,連付給工人、肥料錢都不夠,為了改變虧損,第二年加種荔枝,但情況更慘,因為栽種的是玉荷包,可以花開滿樹,但開完花,果實也掉光了,一棵樹若有20粒果子,已經是豐收了。
玉荷包的「無情」並沒有澆熄倪榮城的「熱情」,反而以「阿甘」的精神全力投入,發現栽培玉荷包要掌握「天時」,除了要有剪花著果的技術之外,更要「順天而行」,如果硬是「逆天而行」,不但是徒勞無功,更會血本無歸。今年,倪榮城幾年來在荔枝園內留下的汗珠,已轉化成纍纍的果實,高掛在枝葉上,汗是不會白流的。
現在的倪榮城腳踩故鄉的泥土,過著「有天有地」的生活,母親也享受著兒孫承歡膝下之樂,本來不習慣鄉下生活的妻子,比他更體會出「有天有地真好!」三個女兒快樂地生活、學習,每天除了在學校,就是跟著爸爸,成為「大地之女」,我們從倪班員的新生活中,看到了台灣農民的精神,更看到了台灣農業的新希望。
89年大武山文教基金會成立優生活發展協會,90年利用多元就業人力發展「屏東優遊網」,在同盟果26產銷班升格為產銷合作社時,透過多元人力協助送申請方案,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讓消費者透過網路訂購的方式直接讓民眾受惠。打破農民產銷的困境,非常需要各界予以協助與鼓勵,希望這片土地上繼續保有這些寶貴的農民,更希望國人多多食用本土農產蔬果,多多支持本土農業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年五花肉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